初秋的阿拉善
尚未褪去酷暑的炎热
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建设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依旧如火如荼
……
近日
记者走进位于
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上海嘎查的
中铁十五局包银高铁银巴支线
跨长中一级公路大桥项目施工现场
看到建设者们
无惧高温
全力冲刺工程建设重点节点
晌午时分,中铁十五局二分部一工区负责人陈继府一边拿着对讲机指挥现场,一边仔细查看图纸。烈日照射下,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进泥沙,黝黑的皮肤显得格外油亮。查质量、观细节、做协调,大到大桥设计方案,小到铁丝捆绑位置,都难不倒这位桥梁技术“万事通”。
跨长中一级公路大桥(40+64+40)米连续梁是项目的重难点工程,其中1至4跨上部结构为4-32米简支梁,4至7跨上部结构采用(40+64+40)米现浇连续梁方式跨越长中一级公路及匝道,连续梁设计长144延米,下部结构为桩基础、圆端形实心墩,最大墩高9.4米。
“目前,我们克服交通流量大、高温炎热等不利影响,正在进行5号和6号主墩梁部施工,因为最大跨度为64米,施工时需要从两侧桥墩梁部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方法施工,这也成为了此项目的作业难点。”据陈继府介绍,所谓“挂篮悬臂浇筑”,即每一节段首先需要进行支架延伸、测量放线、钢筋绑扎、钢绞线波纹管布设、预埋件安装、模板安装固定、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混凝土达到龄期后张拉,周期为12天至15天一节段,以此循环施工,预计到今年9月中旬才能完成该连续梁施工。
“放炮喽!”在不远处的贺兰山隧道项目施工现场,随着现场技术员邢宁的呼喊,隧道内发出轰然巨响,贺兰山隧道出口又顺利完成了开挖的一个循环。邢宁作为现场技术员,熟悉隧道施工,对图纸和掌子面围岩变化非常清楚。日复一日,他在嘈杂震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时刻关注着隧道围岩变化情况,出现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每班下来,邢宁走出昏暗的隧道时,都感到阳光刺眼难耐,手掌肿胀、腰酸腿痛。
贺兰山隧道全长8812米,为单线隧道,也是穿越贺兰山的首条铁路隧道,施工难度大,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中铁十五局承建的银巴高铁贺兰山内蒙古段长7575米,位于阿拉善盟境内。为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建设者采取出口段和2个斜井、5个工作面开挖掘进。其中,长605米的1号斜井和长987米的2号斜井全部完成挑顶,正式进入正洞施工。截至目前,贺兰山隧道内蒙古段已累计完成正洞开挖1341米,5个工作面以每天15米的进尺正常推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幢幢墩柱如雨后春笋簇拥而起,一段段路基如巨龙腾空展翅,一座座桥梁横跨戈壁通达南北。回顾过去的一年,中铁十五局充分展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抗压”的精神风采,将工程的时间表镌刻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把施工的路线图变成了“冲锋号”。
截至目前,中铁十五局负责的1标段累计完成施工总量的44.4%。其中,路基挖填土方累计完成361万方,完成87%;桥涵工程累计完成承台251个,完成93%;墩台累计完成216个,完成80%;涵洞工程累计完成2300延米(120道),完成79.4%,剩余路基、桥涵、路基防护工程正有序推进。架梁通道已完成7679米,累计架桥6座,沙沟大桥、腰坝大桥、黄土沟中桥、骆驼脖子山大桥、沙枣沟中桥、北沟特大桥相继架通。
“加快推进桥梁、隧道、路基等建设,对照目标完成站前工程进度,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我们将督促施工单位安全、文明、高质量完成各个节点施工任务,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早日圆阿拉善人民的‘高铁梦’。”盟发改委副主任墨孟军告诉记者。
丨阿拉善日报融媒体记者:李亚男
丨见习记者:侍新元
丨编辑:史夏濛
丨审核:田娜日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日报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