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亚马逊“学习”了淘宝,上线了类似“同款比价”的功能。虽然此前将TEMU从比价系统里面剔除,但亚马逊也没有放弃对低价心智的捍卫。
(相关资料图)
TEMU一路高歌猛进,亚马逊看似回避,“从抗争到妥协”,谁将赢得北美的低价心智?
亚马逊的“低价焦虑”
亚马逊从“抗争”到“妥协”。
亚马逊本身有一个比价系统,抓取全网的同款商品进行价格比较。如果其他平台上有商品价格低于亚马逊,亚马逊就会给商家发送邮件进行降价提醒。依靠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和履约服务亚马逊始终坐稳北美电商的头把交椅。
TEMU的低价给了亚马逊商家很多压力,不少商家收到降价邮件。6月初,亚马逊发现产品链接上多了一个20%的折扣及5美元优惠券,甚至有卖家称之为“亚马逊版的百亿补贴”。
TEMU已经超过SHEIN。彭博指出,5月美国人在Temu的消费支出高出了Shein近20%。
而近期亚马逊已经将TEMU从比价系统中移除。亚马逊称这些产品,来路存疑,可能是假冒产品。据晚点报道,TEMU的商品普遍低于10美元,比价系统会导致亚马逊的大量商家受罚,或者会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亚马逊回避和TEMU的价格战。
平台环境不同,商家的经营成本也存在差别。亚马逊虽然没有进行正面硬刚。但面对美国的高通胀和失业状况,还是进行了平台内部的新布局。
昨日,亚马逊正式上线了一项具有低价导向的功能,相当于国内淘宝的“同款比价功能”。在某些类目的页面上出现了新的搜索按钮,“more like this”(更多相似的产品)。点击之后,消费者会看到款式相同的商品及它们的价格。
此前在商品界面,亚马逊基本仅会推荐一款竞品。有观点认为,这一功能的上线会对流量进行重新分配。原本需要在搜索中进行比价,现在消费者在相似产品中逛的时间变长了,搜索的流量会相对下滑。
据报道,上半年TEMU的GMV逼近30亿美元,在下半年旺季和黑五的加持下,有望达成全年100亿美元的目标。TEMU在海外高歌猛进,不到一年已经上线了十多个站点,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等,和亚马逊的站点有很多重合。
亚马逊的头部卖家会长期占据头部位置,不易被反超。这方面TEMU可能会是一个机会。
Marketplace Pulse调研数据显示,亚马逊美国站每年有1.5万名卖家获得超过10万份订单,他们贡献了亚马逊第三方平台近一半的GMV;同时目前在亚马逊美国站排名前1万的卖家当中,有20%的卖家已连续7年占据各自品类榜首。
平台的低价从何而来?
一直以低价为基本盘的亚马逊正在受到TEMU的低价进击。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提出过飞轮理论,低价是推动飞轮转动的起点。更低的价格能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进而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流量进而会吸引更多的供应商,成本降低,能带来更低的价格,完成增长的闭环。
基于这个飞轮模型,亚马逊配置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包含物流履约、云计算等等方面。商品价格依靠比价系统,促使卖家和全平台商品进行比较,维持价格优势。履约方面是靠FBA建立的规模效应。
海通国际研究表明,根据包裹大小、品类、淡旺季,亚马逊收取收 3-7 美元不等,除服饰类,小包裹在旺季每单也在4 美元以内,这个价格可以认为是当前美国尾端配送能做到的极限。美国整体上,小包裹价格在10到15 美元(零售价),如果需要次日达,则至少在15 美元以上。
所以,在稳定的模型和流量的加持下,亚马逊在电商平台上的排名很难被撼动。虽然过去一直有走性价比路线的电商平台,短期内下载量超过了亚马逊,但长期很难持久。
但这也并不代表亚马逊“无懈可击”。一直有聚焦“北美五环外”的电商出现,代表着比亚马逊更加低价的市场空间有需求没有被满足。
相比于亚马逊,TEMU目前的低价是靠供应链的商家和补贴实现的。TEMU在今年豪掷亿元拿到超级碗的广告投放,也给流量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应用下载量多次位于榜首。
在供应链及商家入驻方面,TEMU借鉴了SHEIN,率先推出了全托管的模式,也带动了跨境平台着一模式的浪潮。速卖通、Lazada以及TikTok,也相继采用了这一模式。全托管很明显更加适合工厂类的玩家,减少中间环节流通,相应的也减少了中间的加价,“中间商”的生存空间在减少。全托管模式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带来的低价是健康可持续的。
部分商家同样对此有所顾虑,没有定价权,只提供商品,后续的运营全部交友平台确实能够保障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商家也失去了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早期TEMU刚刚起步,用户还在不断扩充,除了低价,其他的用户特征还不明显。
TEMU对用户偏好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很多商家只能用其他平台卖爆的产品进行尝试,或者是把亚马逊的库存折价销售进行回本。短期来看,很不利于用户的粘性的养成。
同事全托管的模式,商家相当于供货商,相对回到了传统的B2B2C模式。作为B端,利润低,基本还是要靠成交量带动总体的利润规模。
物流方面,海通证券估算TEMU的成本在8到9美元,主要原因是有极兔帮TEMU 平台共担了部分损失,时效性在5-7天。
在GMV和订单量保障的同时,亏损也如期而至,《WIRED》杂志指出,TEMU每卖一单,就会亏损30美元。或许对TEMU来说,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是当下的要紧事。
写在结尾
亚马逊在北美的电商巨头的地位很难撼动,但TEMU在后续的发展中,很有可能占据一席之地。首先是全托管浪潮下,可以用低价优势竞争跨境中间商所在的市场。同事在亚马逊竞争激烈的品类,也会布局其他渠道尝试,Temu又正值流量的红利期。
中国庞大的源头工厂可以提供出海的供应链基础。在全托管的模式下,能够对低价和质量进行把控,不至于口碑全面崩盘。
但同样,前期的全托管模式下,TEMU的商品可能会没有自己突出的特色。一些曾经作为品牌的代工厂,现在通过平台直接商家商品,也会在合规和产品的版权方面存在风险。TEMU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