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孵化器是连接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处于科技创新加速的重要阶段。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指出:要集中优质资源,加强人才供给,联动产业园区,做好全覆盖的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孵化器,着力提升孵化服务的能级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龙头企业。
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孵化器及其孵化的企业,听孵化器负责人和创业者讲述“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记录他们在“共创”道路上的经历和体会,了解他们对如何培育高质量孵化器、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水平的想法和建言。
你听说过超导电磁探测技术找矿吗?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超导电磁探测有望在我国和“一带一路”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荣亮亮研究员创立的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这种技术,虽然是一家小企业,但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矿山头部企业联合攻关。在“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赋同科技得到立项支持,还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
“我们公司的成长离不开新微创源孵化器的持续支持,它帮助我从一个科学家转变成有市场眼光的科技创业者,从国家资源勘查的需求痛点出发开展科学研究。”荣亮亮说。
超导电磁技术找矿成功
2009年,荣亮亮进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博士后工作站,在谢晓明研究员指导下研发超导地球物理应用关键技术。所谓超导,是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科学家发现超导现象后,将它应用于很多领域,地球物理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的传感技术相比,超导传感器的灵敏度高2—3个数量级。
“用超导电磁探测技术找矿,原理和雷达差不多,”荣亮亮解释,“先把电流打到地表以下,如果存在金属矿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就会与其他信号不同。超导电磁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后,经过反演计算,可以推测地下矿体分布。”由于灵敏度非常高,超导电磁传感器理论上能探测到最大深度5000米的深地矿体,还能成功分辨200米深度处约1米的微小矿体信号。
虽然与传统技术相比优势明显,但要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矿产勘探,难度很高。其中最大的难题,是要解决可靠性问题。科研团队为此开展了多年研究和野外试验,直至完全攻克野外环境可靠观测这一国际性技术难题。
科研团队在野外找矿。
2011年,首次获取野外环境中的超导磁测数据;2015年,完成多座矿山的实地勘探;2017至2019年,在河南、云南等地成功找到矿体……凭借应用突破,赋同科技在2020年获得联和投资公司和新微科技集团的投资意向,成功开启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把科学家培养成企业家
踏上产业化征程后,赋同科技落户到专门为微系统所成果转化服务、孵化初创企业的新微创源孵化器。新微创源地处嘉定区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毗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嘉定园区。浓厚的双创氛围和资源集聚,让荣亮亮团队感受到专业孵化服务的价值。
作为一家硬科技小企业,赋同科技最需要的是市场订单。新微创源服务团队利用他们的资源,在国内有矿产的各个省份为赋同科技找客户,还通过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合作机构,找到多家潜在客户,推动公司进入“一带一路”市场。
在国内,赋同科技与紫金矿业等企业合作,已拿到多个商业订单。上个月,赋同科技派地面、航空两支勘查团队前往黑龙江开展了矿山验证,在分析勘探数据后,他们预测有机会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除了开拓国内外市场,新微创源还借助多年积累的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专家库,为赋同科技提供咨询服务。这几年的孵化器咨询和培训,加上市场上的摸爬滚打,让荣亮亮对科学家创业深有感触:“科学家要创业成功,既要有工程师思维,也要有市场眼光。工程师思维有助于我们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样机,实现工程应用。科学家还要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样就会从客户的痛点中找到研究课题,让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
让服务者与创业者“共创”
虽然培育了一批硬科技企业,但新微创源董事长兼总经理任佳认为,要建成高质量孵化器,新微创源还需做几方面的升级。一是吸纳更多的孵化服务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这些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一直在开展孵化人员培训,我们公司每年都派员工参加。孵化器人才是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既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紧跟前沿科技,又要懂管理、知识产权运营、市场等业务。”
孵化服务专业人才的稀缺与高质量孵化器发展需求的不适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任佳看来,政府可以为孵化器设立早期风投基金开辟绿色通道,并通过基金管理架构设计,解决硬科技种子项目孵化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真正做到创业服务者与被服务创业者的“陪伴”和“共创”,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孵化服务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职业赛道,可以实现人生梦想并获得职业成就感。”
新微创源孵化器
新微创源等硬科技孵化器的另一个升级方向,是打造概念验证平台,进行超前孵化。所谓概念验证,是对实验室发明等早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可行性进行验证,旨在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降低科技创业的失败风险。据介绍,新微创源承担的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三位一体创新协同体系中的孵化角色。在这一体系中,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具有概念验证平台功能,能为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创业团队提供从研发到中试的工艺验证服务。
放眼全球,任佳认为上海孵化器还可对标国外孵化器的创新模式,升级为“创业风险工作室”(venture studio)。这种模式也叫“共创合伙人”,能将“投孵联动”落到实处。投早投小、投钱投人,是其主要特征。如果新微创源升级为“创业风险工作室”,它除了提供现有服务,还会通过早期风投基金投资赋同科技这样的硬科技小企业,并通过专业人才库向小企业推荐核心员工,实现深度参与和利益绑定。“这种共创理念得到了业界很多同仁的认同,也得到复旦管理学院mba青干营这一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响应,有助于吸引年轻人加入孵化服务行业。”任佳说。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