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 正文

文明摇篮里对话: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聚焦伏羲文化 头条焦点

2023-06-27 09:18:21 来源:百度新闻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音乐厅举办

同根伏羲,四海如一。2023年6月21日下午,由凤凰网与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2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凤凰网甘肃频道、天水师范学院联合承办,主题聚焦于“天一生水——伏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萍与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在开幕环节上致辞。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张其成、台湾孔子协会创会理事长孔维勤等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与跨界精英同台论道,阐释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市场转化与国际传播策略。西北根源音乐人张尕怂现场弹唱《黄河尕谣》,浓浓西北风,勾起无数人对故乡故土的眷恋。


(资料图片)

这场被称为“文明摇篮里的对话”,通过凤凰网直播矩阵及相关媒体的传播,吸引了海内外150万人次在线收看。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在天水举办

马玉萍:伏羲文化生动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传承弘扬义不容辞

论坛开幕环节由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主持。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萍在开幕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众多,史前文化遗址多达7000多处。伏羲文化博大精深、文理融通、道术并济,蕴含着中华文明繁荣兴盛的基因密码,成为海内外华人心灵相通、血脉相融的精神纽带,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激励我们勇于追求、守正创新、刚健进取,不断开创新的伟大事业。伏羲文化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是守望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宝贵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传承弘扬好伏羲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马玉萍指出,“华人国学大典”是凤凰网品牌活动,先后在故宫等中华文化地标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广泛影响。本届活动落地甘肃,是对甘肃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也是推动伏羲文化更好传承弘扬发展的难得机遇。她期望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激荡思想火花、发表真知灼见,为伏羲文化传承发展建言献策,不断增强伏羲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萍在论坛开幕环节致辞

邹明:在摇篮里的对话 历史的星空自有南箕北斗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代表主办方和华人国学大典组委会致辞。他介绍,华人国学大典是凤凰网自2014年发起主办的大型文化公益传播活动,迄今已主办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担任总顾问,十年来,凤凰网携手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以及十多家知名学术机构,联合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各界华人精英,一起传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誉为“华语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盛宴”。邹明说,此次论坛,是华人国学大典首次在甘肃落地的重磅活动,这既是“与摇篮的对话”,又是“在摇篮里的对话”。“一画开天”的伏羲,代表了走出蒙昧的华夏先民,他们奠定了民族与文明的基础,开创了同心圆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极具特色的文明方法论。因此寻根伏羲,就是回到源头来亲近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正因为有根有魂,一代代华人才有底气在暗夜时代追逐光明,在多元社会和谐共生,在变化世界行稳致远。

邹明认为,在激荡的时代、激荡的世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回到源头看未来,“历史的星空里,自有南箕北斗,指引我们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开创未来。”他希望通过讲好中华文明的源头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传播,以凝聚海内外华人的共识,吸引越来越多朋友到“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来打卡。

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总编辑邹明在论坛开幕环节致辞

名家解码伏羲文化:源流纵横,点亮经典

随后的主旨演讲与圆桌对话环节,由知名主持人蔡紫担纲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其成,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肃黄河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克恭,天水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李宁民,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发表主旨演讲

王震中的主旨演讲以“溯本求源:伏羲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为题,用翔实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对作为“三皇”之一的伏羲、伏羲时代的界定,以及史前八卦文化、伏羲与太昊及女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王震中认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特别融入科学文化。伏羲文化是“万年文化史”的首端,代表了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年代约为距今1.5万年到1万年间,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其成发表主旨演讲

张其成围绕“道术并济:从伏羲八卦到《黄帝内经》”的主题,生动阐释了伏羲八卦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密码。他认为,伏羲作八卦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伏羲八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中华文化的精神密码。从伏羲八卦到《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第一部中医学经典、养生学宝典、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就是易学象数思维的智慧结晶。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甘肃黄河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克恭发表主旨演讲

陈克恭的主旨演讲,更像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他以“融通文理:用科学方法点亮周易经典”为题,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出发,用数学几何、特别是勾股定理来阐释“阴阳”、“八卦”等概念,强调“以现代科学方法点亮古代经典、以经典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重要性。

天水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李宁民发表主旨演讲

李宁民的讲题是“内体外用:伏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他以考古资料和史料为基础,梳理了伏羲文化的起源、伏羲祭祀的历史演变,认为伏羲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又是中华哲学体系、神秘文化与民间民俗文化之宝库,其内涵还将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孔维勤、孙若风、邹明、张尕怂、崔又心、蔡紫展开多元对话

西北根源音乐人张尕怂现场弹唱《黄河尕谣》

多元对话:创新传承与传播伏羲文化 路在何方?

如何将伏羲文化的传承发展落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年轻化、生活化、国际化等策略,激活传统,回应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何向海内外华人及国际友人讲好伏羲故事,传播好伏羲文化?在多元对话环节,主持人蔡紫从必要性、传播性与市场性三个维度发问,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与台湾孔子协会创会理事长、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孔子第七十八代后人孔维勤,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甘肃文博信息产业发展总经理崔又心,同台展开头脑风暴,分享实践体会与创新策略。

标签:

返回顶部